【普外科腹腔镜篇】胆囊切除
发布时间:2022-04-12
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最常见的手术。自1882年Lengenbuch行首例胆囊切除术以来,迄今已一百多年的历史。大多数情况下手术比较规范,手术后远期效果也较满意。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胆囊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胆囊隆起性病变等。
胆囊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疾病,主要是胆石症。
胆囊管阻塞,导致严重的腹部疼痛——胆绞痛。
感染和胆囊发炎——胆囊炎。
妨碍胆汁流向十二指肠——胆汁阻塞。
以上各种情况,都需要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大部分的胆囊手术都继承了腹腔镜外科的技术,使用包括摄像机在内的精巧器械,通过腹部细小的穿刺口进入腹腔进行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单便捷。
腹腔镜摄像机从肚脐附近插入腹腔,其它器械通过另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穿刺口进入腹腔。
找到胆囊后,切断血管和胆管,就可以把胆囊取出来。
如果胆囊严重感染、发炎,或有巨型的胆石,则要开腹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切口就在右腹部、肋弓下。
术中推开肝脏暴露胆囊,切断连接肝脏与胆囊的血管和胆管,取出胆囊,并检查胆总管是否被石头阻塞。
如果合并有感染,则需要留置一条小的管道引流数天。
大部分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当天就可以回家,可以正常饮食和活动。
而进行了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则要留院5-7天,一周后才能正常饮食,4-6周后才能正常活动。










如果不能一次贯通的话,可以从Calot三角的后面分离残余组织,分出钳子的出口。


在胆囊动脉置夹并用剪刀切断。

切断动脉后Hartmann氏囊从Calot三角解放出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说已经基本越过了难点。术者用左手的钳子Ⓒ将Hartmann氏囊牵向头侧(画面12点方向),用电钩Ⓑ将胆囊从胆囊床剥离。但处理过的胆囊动脉如果较细时,在其深部可能存在主要的胆囊动脉。因此在胆囊颈部完全从胆囊床分离之前应注意此点,并慎重分离。

胆囊的剥离应在显露胆囊肌层的层次内进行,并将其内的结缔组织残留在胆囊床。用电钩烧灼切断组织时,为了不损伤胆囊壁造成穿孔,应将组织提起后切断。如果切入肝实质可能会损伤肝中静脉的分支造成大出血而不得不开腹,因此必须注意。

可以保持这种剥离方法直到剥离完成,但如果剥离到胆囊底部时,从胆囊底部开始以相反方向剥离则可能更好。助手用钳子Ⓓ钳夹胆囊底浆膜的肝脏附着处,并将胆囊向腹侧牵拉(画面12点方向),术者用左手的钳子Ⓒ将胆囊底牵向背侧(画面6点方向)。用电钩背向相反方向切开胆囊浆膜。

然后使胆囊底部的残留结缔组织保持适当的张力,用电钩背切开,完成剥离。




胆囊癌具有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困难、疾病进展迅速、辅助治疗手段匮乏、预后极差等现实情况,微创切除患有结石的胆囊、避免结石癌变,是目前切实可行的意义及临床价值。
关于胆囊癌,目前已经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囊腺瘤性息肉、胆管囊肿、胆管——胰管异常汇合畸形、长期胆囊慢性炎症,如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瓷化胆囊等。
若胆囊充血水肿明显,胆囊张力很高,可先行胆囊穿刺减压,若胆囊壁较厚,无法抓持,可于胆囊颈部电凝切开胆囊壁,从胆囊颈外侧开始行浆膜下剥离,注意牵拉勿用暴力,找出间隙,可用吸引器边吸边剥,沿胆囊壁至颈管移行变细处,分离胆囊后三角及前三角,继续游离显露胆囊管以及胆囊血管。如结石嵌顿于胆囊颈管,可将结石向胆囊腔方向推挤或将结石取出,如三角关系无法辨清,则考虑行胆囊大部切除术。
胆囊三角脂肪较多时,应紧贴胆囊壁用吸引器刮吸法吸除脂肪组织进行胆囊周围解剖,多可清晰看到条索状组织,用小弯分离钳牵拉条索状组织,明确辨别胆囊管及胆囊血管与胆总管的关系,特别是胆囊管及胆囊颈移行部的清楚显露对于手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胆囊管处理以后,肝总管、右肝管与胆囊壁间距增大,这时可紧贴胆囊壁处理胆囊血管,则较安全容易。
若胆囊周围有大网膜或脏器粘连,则紧贴胆囊壁进行分离。对于粘连致密者,行胆囊浆膜下分离,则较容易,且不易损伤周围脏器。遂进行肝门部胆总管、肝总管的解剖,务必看清其走行,胆囊三角处关系清楚时采用顺行切除。关系不清时采用逆行或顺逆结合法切除,以纯性分离法为主进行分离。建议使用小弯分离钳进行分离,坚持宁伤胆勿伤管的原则,多能安全有效找到各重要管道间间隙。由于慢性炎性反应形成的粘连,胆囊萎缩纤维化,致胆囊失去正常解剖形态而易误伤CBD。此外,各种病理状况也可影响胆囊动脉的解剖和分离,造成操作困难,发生出血等意外,故操作时勿强行分离。
术野充分暴露,对手术非常关键。出血较多时,术者焦躁不安、盲目操作往往是造成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主张应用冲洗器冲洗出血点,明确找到出血位置以后,进行压迫止血。若为血管断端出血,则以分离钳钳夹出血点,稍加牵拉远离创面进行电凝,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若胆囊床呈片状渗血,则冲洗后,用明胶海绵压迫创面,边吸引明胶海绵,边在其表面电凝,多可有效止血。应把握见好就收原则,不宜过分电凝,否则越凝出血越多,易造成胆管损伤。
术中过多应用钛夹并不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反而有较多的潜在风险,如脱落移位,甚至进入胆道内,诱发结石及胆管炎。故使用钛夹要做到准确、适当,钛夹具有热传导性,电凝时应避开钛夹,以免造成无意识的胆管烧伤或钛夹脱落。
声明:图文摘自医学界外科频道、医梯研习平台。本文重在医学知识普及,不求任何经济效益,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我们。
上一篇:【普外科腹腔镜篇】右半肝切除手术